首页
Nav
原创文章
Nav
精彩活动
Nav
活动报道
Nav
关于Diinsider
Nav
非洲疫情好于预期 公卫专家分析原因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0-11-25 22:12
作者:赵继国
来源:草根创变者
目前,非洲新冠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00万,死亡病例超过5万。从全球来看,非洲仍是新冠疫情较轻的地区之一,新冠确诊和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比例均不到4%,似乎某些因素正使得非洲经受住新冠大流行的考验。
11月25日,在Diinsider主办的在线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分享了非洲国家抗击新冠疫情的举措,探讨抗疫成功经验。来自中国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部门、高校、媒体和企业代表参会。
Diinsider中非健康与发展传播项目执行负责人张幸甚
担任本次研讨会主持人
帕斯适宜卫生科技组织(PATH)非洲区域主任Nanthalile Mugala介绍了PATH与非洲国家合作抗疫的举措。
Nanthalile Mugala在线上研讨会上发言
Nanthalile Mugala说,
非洲各国普遍重视疫情防控,在疫情暴发早期积极应对,多种方式全力阻止疫情蔓延。
例如,PATH在尼日利亚开发了SORMAS系统,可以安装在手机上开展疫情监测、应对、管理和分析;在赞比亚利用常规健康数据建立探索性程序,监测新冠疫情发展,并确定需要进行检测的地区;在莫桑比克为社区卫生工作者编制了新冠疫情工作指南。
Nanthalile Mugala认为,
运用从以往流行病中吸取的教训,有效利用现有设施和平台,是一些非洲国家成功应对新冠疫情的原因之一。
PATH在塞内加尔利用最初为埃博拉和疟疾防控开发的系统进行疾病监测,并支持塞内加尔制定新冠疫情国家应对计划。PATH与刚果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和应急行动中心一起建立电子数据系统,收集、整合和分析用于调查、预警、实验室和临床护理的新冠疫情数据。
Nanthalile Mugala表示,
政府的支持是成功应对新冠疫情的重要原因。
PATH与非洲各国政府合作,共同制定公共卫生应对战略,并与其他合作伙伴协调支持国家执行实施层面的应对优先事项,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源,更加高效应对疫情。
此外,PATH与非洲多国合作开展常规免疫接种,避免疾病预防工作因新冠疫情而倒退,或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PATH还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合作实施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在疫苗研发成功后,推动疫苗公平分配。
Nanthalile Mugala说,PATH中国团队在过去几个月联系与沟通了近200家中国医疗设施制造商。沟通结果显示,
中国呼吸相关设备和产品在非洲国家的知名度和采购量在逐步提高,帮助弥补了新冠疫情导致的相关产品缺口。
未来,PATH将促进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医疗设施采购和利用数字化平台培训医务工作者等方面开展合作。
宫晓龙在线上研讨会上发言
南非金山大学医学部宫晓龙博士介绍了南非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宫晓龙说,南非在疫情暴发伊始就采取了严格的“封锁令”,随着确诊病例数逐渐降低,虽然限制等级从5级降为1级,但最新一轮限制措施从9月20日实施以来一直维持到现在。
除了发布“封锁令”,南非政府利用电视、广播、海报等途径,广泛向民众宣传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手段。南非医院接收病患能力已达到极限,政府正在建立更多方舱医院,同时加快口罩和医疗防护用品的生产和供应。防控措施导致部分人群没了收入,政府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救济金。
宫晓龙说,
南非政府目前在扩大新冠病毒检测量,积极研发新冠疫苗,加快应对疫情步伐。
截至11月22日,南非已经做了529万次新冠病毒检测。目前,南非有三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分别与牛津大学和强生公司合作的两种疫苗都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与诺瓦瓦克斯医药公司合作研制的疫苗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宫晓龙对比了南非与欧美国家疫情防控的举措,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
非洲国家多年受到传染病困扰,面对疫情有更多经验。由于非洲国家早期多为输入病例,新冠病毒蔓延非洲的时间比较晚,有更多时间借鉴他国成功应对经验。非洲人口年轻化且国际流动较少,也是疫情在非洲传播速度较慢的原因。
上一篇
中非专家研讨数字技术助力非洲抗疫
下一篇
我们能从非洲抗击新冠学到什么?
文章分类:
活动稿件
分享到:
分享网站
微信
新浪微博
QQ分享
QQ空间
豆瓣网
百度贴吧